布局大西安 融入大市场 成就大作为

精准决策,布局改革开放的大西安

西安,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周秦汉唐等十三朝曾在此建都,古丝绸之路在此启程,她曾经是东方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开放、包容的基因早已深植于这片广袤的土地。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几年,作为国家第9个中心城市,西安的城市面貌、经济发展、人民福祉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成为引领中国西部全方位对外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而国际港务区,凭借作为自由贸易区、“中国最大内陆港”、“一带一路”综合改革试验区,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等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高、大、上”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为积极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冶集团审时度势、精准决策,决定将中冶西北总部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

20181227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正式批准中国十七冶集团在西安成立中冶陕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中冶集团在陕西及周边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和履行区域管理、协调职能,并负责牵头筹划实施中冶西北区域总部基地及配套项目事宜。2019年元月10日,中国十七冶集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签订《项目入区协议》,双方签订合作项目总投资额120亿元。

回首过去,我们是建设陕西的央企主力军

长期以来,中冶集团高度重视陕西尤其是西安市场,积极参与了城市建设,业务开展包括城市综合管廊、冶金工程、民生工程、高端房建、特色小镇等方面产业。截止到目前,中冶集团在陕执行合同额500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建设项目58个,合同建安费共计283.6亿元。

资本运营,转型升级促发展

当今的经济环境,以建筑施工为主业的企业,只是“接活、干活”的老模式已经过时,要将资本运营、资产运营和建筑施工相结合,形成协同互补的优势。

由十七冶集团承建的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一期Ⅱ标段,总投资101.2095亿元,合同建安费80.8090亿元。项目投资建设干支线管廊73.13公里,缆线管廊182.5公里。新建综合管廊分别位于西安市新城区、未央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临潼区、航空工业基地等5个行政区、5个市级开发区和若干个区级开发区,总体建设区域跨度近4000平方公里。通过这个项目,改变了蚂蚁搬家式的工程承包模式,实现了一个订单、几桩买卖,由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形成了价值链的闭环。

由中冶集团批准,十七冶集团投资实施的中冶西北区域总部基地即将开工,由此带动的配套住宅开发项目和市政设施、房建项目将同步实施,实现了中冶集团对中冶陕投建提出的投资建设、地产开发、EPC总承包三大板块战略要求,形成了产业联动和有限相关多元,开启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转型之路。

混合改革,打造新型的混合型企业

下一步,随着中冶西北总部基地的建成和交付使用,十七冶集团将一方面从总部输入各专业的中高端人才进入西安,另一方面,利用西安高校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属地化”人才引进,尽快建设成一支“高效严谨、精细务实”的优秀人才团队;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人才+资本”的“双轮驱动”战略,实现中冶陕建投在西安的高质量、快速度发展。

中冶陕建投将始终坚持发展为主题,加快发展速度,创新发展理念,实现赶超式发展。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为目标的企业改革,通过优化重组,吸引外部投资,改善管理结构,实现股份制改制,开发新项目,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努力打造新型的混合型企业。目前,我们已经在编制《中冶陕建投五年发展规划》,目标是“一年筑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迈大步”,要确保总部在市场开拓、营业收入、实现利润等经济指标上保持年20%的复合增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国际港务区打造出一个年营收过百亿的规模公司,让中冶陕西建设投资公司成为十七冶集团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也希望通过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实现与开放不止步的大西安同频共振,助力西安尽快建设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

中冶陕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世敏

Top